想不到,這么快華為新年“第一瓜”就出現(xiàn)了!
前兩天,“華為宣布與袁隆平合作培養(yǎng)海水稻”迅速上了熱搜。
“華為進軍農業(yè),這波跨界厲害了!”
“我把夸華為的,通通贊一遍!”……
還沒等網友好好吹爆華為這波彩虹屁,華為官方很快出來辟謠了。
“華為中國”官微稱:“華為沒有任何從事水稻種植業(yè)務的計劃”。
大失所望?朋友們,先別急著取消點贊。大家不要忽視華為聲明中的重要信息:華為在農業(yè)領域并未缺席。
過去幾年,華為通過提供ICT專利技術,使能土壤數字化,助力鹽堿地改良,推動以物聯(lián)網、大數據、移動互聯(lián)等為支撐的智慧農業(yè)發(fā)展。
華為科研實力有多牛?
作為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,華為科研實力有多牛?先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:
2018年中企在美獲專利數創(chuàng)新高,中國成唯一增長國家。華為名列第16,比前一年上升了4位;
華為憑借1775件發(fā)明專利授權量位列2018年上半年我國國內企業(yè)排行第一;
2018年全球研發(fā)投資的排名,華為以113億歐元的研發(fā)投入排名中國第一,世界第五。
此外,在關鍵的5G領域,華為擁有61項專利技術,是目前世界上擁有5G專利技術最多的企業(yè)。
剛剛進入2019年,華為在關鍵的芯片領域傳來喜訊!2019年1月7日,華為宣布推出鯤鵬920芯片,創(chuàng)造了計算性能新記錄!
2018專利戰(zhàn)中,華為捷報頻傳
華為手握眾多核心專利,自然不畏全球科技巨頭。
2016年,華為在中國和美國同時發(fā)起了對三星公司的專利訴訟,稱三星未經授權在其手機中使用了華為的4G蜂窩通信技術、操作系統(tǒng)和用戶界面軟件等,而這些專利對智能終端產品的用戶體驗和互聯(lián)互通十分重要。
2018年華為三星專利大戰(zhàn)依舊打得如火如荼,華為一次又一次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!
2018年1月11日,華為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訴三星侵犯知識產權案一審公開審判,華為勝訴。法院認定三星構成侵權,判定立即停止侵權,禁止以制造、銷售、允諾銷售等方式繼續(xù)銷售侵權產品。
2018年10月29日,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,駁回三星公司針對涉案專利無效請求上訴,維持原判。至此,三星侵權華為專利,賠償8050萬元的案件,終于落下帷幕。
專利戰(zhàn)作為保護自身利益,遏制對手發(fā)展的一項重要手段,科技巨頭樂此不疲。
這不,2019年還沒過幾天,就傳來了華為再訴美國專利巨頭專利案。
1月7日消息,全球通信標準專利巨頭——美國InterDigital公司表示,華為日前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,指控其未按公平條款對自身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專利使用授權。
據了解,這并不是華為已非首次在中國法院對InterDigital提起訴訟。2011年,華為曾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InterDigital濫用市場支配地位,此案以華為勝訴告終。
為什么華為是民族品牌?
就憑華為芯片和5G技術,就憑華為每年營收10%以上的研發(fā)投入,就憑華為2018年逆勢上漲賣出超過2億部手機,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吧。